文章分享

認識登革熱

認識登革熱
近期疾病管制署11/25公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,為居住高雄市苓雅區,11/21起出現發燒、腹瀉及腹痛等症狀就醫,檢出登革病毒第二型。疾管署統計,今(2024)年截至11/24累計250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(其中入夏後累計86例,病例分布新北市75例、臺北市5例、高雄市3例、苗栗縣、彰化縣及花蓮縣各1例);其中新北市中和新店群聚目前病例累計82例,分別為新北市75例、臺北市5例、彰化縣及花蓮縣各1例,無重症或死亡病例。今年242例境外移入,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,印尼最多,其次為菲律賓及泰國。本月中心提供登革熱衛教資訊,請大家多注意到戶外活動時,天氣雖已轉涼,仍適合蚊子活動及生長且近期常出現降雨,請大家主動落實「巡、倒、清、刷」,清除家戶內外孳生源,以降低病媒蚊密度;戶外活動時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,使用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敵避(DEET)、派卡瑞丁(Picaridin)或伊默克(IR-3535)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。若出現發燒、頭痛、後眼窩痛、肌肉關節痛、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,應儘速就醫,並告知旅遊活動史。也請醫療院所提高警覺,加強詢問就診者之TOCC(旅遊史、職業史、接觸史、群聚史),並可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及早通報,以利衛生單位即早採取防治工作。有關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(https://www.cdc.gov.tw)查閱,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(0800-001922)洽詢。

登革熱(Dengue fever)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,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。並且依據不同的血清型病毒,分為Ⅰ、Ⅱ、Ⅲ、Ⅳ四種型別,而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。如果患者感染到某一型的登革病毒,就會對那一型的病毒具有終身免疫,但是對於其他型別的登革病毒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(通常約為2-9個月之間)。臨床上重複感染不同型登革病毒,可引起宿主不同程度的反應,從輕微或不明顯的症狀,到發燒、出疹的典型登革熱,或出現嗜睡、躁動不安、肝臟腫大等警示徵象,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出血或嚴重器官損傷的登革熱重症。全球登革熱的好發地區,主要集中在熱帶、亞熱帶等有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分布的國家,但隨著全球化發展逐漸便利,各國之間相互流通及往返,也逐漸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了。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,像這樣有點熱、又有點溼的環境,正是蚊子最喜歡的生長環境,所以如果稍微不注意,很容易就會成為登革熱流行的地區。

流行病學
全球登革熱發生的地區,主要在熱帶及亞熱帶有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分布的國家,特別是埃及斑蚊較多之地區,包括亞洲、中南美洲、非洲及澳洲北部,以及部分太平洋地區島嶼。

致病原:由黃病毒科(Flaviviridae)黃病毒屬(Flavivirus)中的登革病毒亞屬所引起,在登革病毒亞屬裡共有四種登革病毒,它們依抗原性的不同分別稱為第一、二、三、四型。

潛伏期: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至8天 ( 最長可達14天 ) 。

臨床症狀: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,感染登革熱時,可引起宿主不同程度的反應,從輕微或不明顯的症狀,到發燒、出疹的典型登革熱,或出現嗜睡、躁動不安、肝臟腫大等警示徵象,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出血或嚴重器官損傷的登革熱重症。而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 ( ≧38℃ ) ,頭痛、後眼窩痛、肌肉痛、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;然而,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,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症狀,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,死亡率可以高達20%以上。

治療照護: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,以症狀治療為主。


登革熱病媒蚊

埃及斑蚊的生活習性

►喜歡棲息在室內,尤其是深色的窗簾、衣服、布幔及其他陰暗的地方。

►因在室內,叮咬人的時間高峰不明顯。

在臺灣主要分布的地區是在嘉義布袋以南各縣市。

白線斑蚊的生活習性

喜歡棲息在室外。

一天之中叮咬人的高峰時刻約在日出後1-2小時,及日落前2-3小時。

在臺灣主要分布於全島平地及高度1,500公尺以下山區。


孳生源處理原則

►  儲水或盛水容器:不用時倒置,使用時加蓋密封。

► 廢棄容器:勿隨意堆積或丟棄於戶外,若為無法自行處理的大型廢棄物,應交由清潔隊運走。

►   清除所有可能會積水的容器: 無論是天然的樹洞竹洞,或是人為建築的屋頂排水溝、雨棚、水表座積水,甚至是庭院造景可能的積水處,都應加以處理,以避免孳生病媒蚊。

► 養殖水生植物的容器:放入水草、小石頭或養食蚊魚。

 
 

 

 

 

預防病媒蚊的叮咬
清除積水容器(孳生源)並定期巡查居家環境整潔是防止病媒蚊孳生的不二法門,
也是目前防治登革熱最根本的方法。此外,可透過穿著淺色長袖衣褲、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(蚊蟲忌避劑)之個人保護措施,避免蚊蟲叮咬。 防蚊藥劑中,DEET(待乙妥)為現今最有效且最被廣泛使用於防蚊藥劑的成份。建議成人可選用DEET濃度≦50%的防蚊藥劑,而年齡兩個月以上的孩童,只建議使用DEET濃度為10%至30%的防蚊藥劑,且回到戶內後要清洗乾淨。年齡兩個月以下的嬰兒,不建議使用含有DEET成份之防蚊藥劑,建議使用外在遮蔽的方式(例如淺色長袖衣褲及蚊帳)防止蚊蟲叮咬。

 

不讓斑蚊進屋:居家內外保持乾淨

居家要裝設紗門紗窗,若有破損要修補,並減少開關門的次數,避免蚊子飛入。

地下室應保持乾燥,並避免積水。

長期外出時,應檢查家戶內外有無積水容器,並將可能積水的容器倒置。抽水馬桶及水箱要記得加蓋。

不讓斑蚊叮咬:自我保護不可少

若是到登革熱/屈公病流行的地區 ( 如東南亞國家 ) ,應穿淺色長袖長褲。

外出時,身體裸露部位使用經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。

使用各種撲滅蚊子的方法,如電蚊拍、滅蚊燈等。

滅蚊燈應放置在陰暗處效果較佳。


文章摘自-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/傳染病介紹/蟲媒傳染病/登革熱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