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享

食物中毒怎麼辦?醫師解析5種常見食物中毒細菌與食物

食物中毒怎麼辦?醫師解析5種常見食物中毒細菌與食物
近期新聞不對爆出食安問題,讓大家人心惶惶? 知名素食餐廳出現疑似食物中毒事件,多人就醫且造成死亡、器官衰竭重症,該如何預防這類事件? 建議遵照衛福部的「5要2不」原則,「五要」:洗鮮分熱存,要落實,即是「要洗手、要新鮮、要生熟食分開、要澈底加熱、要注意保存溫度」「二不」:「不要飲用山泉水」、「不要食用不明的動植物」(引用自: 食藥署好文網)記住洗、鮮、生、熱、存口訣,以確保食用安全。本次中心分享食物中毒該如何處理,和大家一起平安度過食安危機。

 
5種常見食物中毒細菌與食物

        根據台灣食藥署統計,於2022年全年共計有57件,共1707人驗出細菌性食物中毒。一項本土的研究顯示:依病原微生物統計,以「腸炎弧菌」引起的中毒案件數最 多(60案,478人),其次為「仙人掌桿菌」(46案,1,982人)及「金黃色葡萄球菌」(41案, 902人)。而依以供膳之調查統計:「營業場所」案件數最 多(48.8%),其次是學校(23.1%)與自宅(12.9%)。可見「外食,最容易食物中毒」的地方!整理一些CDC資訊,大家參考一下5種常見的食物中毒細菌:
  1. 腸炎弧菌(Vibrio parahaemolyticus)
在台灣,民眾常因食用生蠔或未經煮熟之甲殼類等「海產食品」或在烹煮過程中受到腸炎弧菌污染而造成食物中毒。
  1. 沙門氏菌(Salmonella)
沙門氏菌:台灣每年可能超過30萬例個案感染沙門氏菌,但根據官方數據,通報率低於1%。主要易受感染影響的有:畜肉、禽肉、鮮蛋、乳品、魚肉煉製品等動物性食品。還有:豆餡、豆製品等「蛋白質」含量較高的植物性食品。
  1. 金黃色葡萄球菌(Staphylococcus aureus )
約25%的人和動物的皮膚和鼻黏膜裡有金黃色葡萄球菌,它能產生導致食物中毒的「毒素」。常見的食品為受污染之肉製品、家禽、蛋製品、魚貝類、乳製品、盒餐、生菜沙拉及麵包店產品等。
  1. 仙人掌桿菌(Bacillus cereus)
仙人掌桿菌極易由灰塵及昆蟲傳播污染食品,食品中帶菌率可高達20~70%。食品被仙人掌桿菌污染後,大多沒有腐敗變質的現象。除了米飯有時稍微發黏,口味不爽口之外,大多數食品的外觀都正常。那些未經加熱的生菜沙拉、生魚片、飲冰品等,是屬於食品中毒的高風險食物;而常作為主食之「米飯」等澱粉製品,更需注意容易受到仙人掌桿菌汙染風險。
  1. 肉毒桿菌(Clostridium botulinum)
由於肉毒桿菌,只能在沒有氧氣及低酸性(pH > 4.5)的食物 生長,因此,凡食品屬低酸性且無空氣,即有可能使之生長, 產生致命的毒素。
  1. 包裝食品
那些低酸性的食品有肉類、豆類、蛋 類等。 沒有空氣的包裝食品有:罐頭及真空包裝食品。
  1. 醃漬食品
香腸或醃漬食品的底層,也屬沒有空氣的狀態。這些食品,就容易茲生肉毒桿菌。

預防食物中毒措施
    為防止食物中毒,重要的措施包括:確保食物充分煮熟、避免交叉污染、妥善存儲食物及保持廚房衛生,對於易受食物中毒影響的高風險族群,如嬰兒、兒童、老年人、孕婦以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,我們仍需要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。

疑似食物中毒怎麼辦?
發生疑似食品中毒症狀時應迅速就醫。
保留剩餘食品檢體(密封並留存於低溫冷藏,不可冷凍),並儘速通知衛生單位。
醫療院(所)發現食品中毒病患,應在24小時內通知衛生單位。
臺北市政府衛生局(02) 2720-5322。


文章摘自:食藥署好文網及親子天下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97222



5
種常見食物中毒細菌與食物